時間:2021.01.09
陽明山下雪了,拎著三小上山追求一場白色的浪漫。
舟車勞頓路線紀錄:
⬇️早起搭公車轉捷運再轉捷運,到劍潭站等紅5。
⬇️到達陽明山總站,換搭108遊園公車,大排長龍。都排到廁所了。一邊排隊,一邊進食補充熱量。
⬇️早上因為百拉卡公路結冰,所以只能在「百拉卡公路入口」站下車,不會再往二子坪。公車站牌的涼亭裡,有未融化的雪人,呆萌的迎接我們。
⬇️ 大家開始步行,發現天空有飄落的小雪花!雖然寥寥無幾,但也夠我們開心的了。
原本不舒服的兒子,因為雪花和警車,終於露出了笑容。
⬇️回頭看看七星山小油坑正吞吐著煙霧,往左方看看大屯山的白色冬裝。
⬇️加點寂寥的枝條更顯陽明國家公園之美麗冬景。
⬇️順著馬路,自稱探險家的孩子們,因發現地上的殘雪而興奮大叫。
⬇️媽媽規定要拍合照。
⬇️木頭觀景道,舖著滑滑的冰;孩子瞬間愛上長長的溜冰場。不少路人叮嚀他們要小心不要滑倒,不要走那邊。
怎麼可能!
他們當然是走好走滿。
⬇️中途的觀景台。又一個可愛的小雪人,get!
⬇️當然一邊滑,一邊撿、挖冰,開戰!丟來丟去!只能告誡他們不要波及路人。
⬇️開始進入綠色墜道。隨著向目的地的靠近,映入眼簾的白雪愈來愈多。
後來發現開始天降「剉冰」!
原來是開始融雪了。看來得加快腳步,免得不見雪影。
一路上,孩子在比較「誰被雪擊中」。真的是什麼都能比。
⬇️半路這個步道路口吸引了我的注意。應該是往竹子湖吧!
⬇️快到達鞍部停車場,往右望去可以看到海岸線了。
⬇️本來考量小的體力,選擇要一直沿著馬路走到二子坪,但孩子不想繞遠路,於是選擇停車場正對面的登山口,開始登山!
⬇️迎接我們的是被積雪壓得抬不起頭的箭竹林,形成的綿延綠色隧道,讓我想到了龍貓電影,一樣的需要彎腰前行,一樣的帶領我們到一個未知的世界。
倒是小的如魚得水啊,120左右的身高,剛剛好!
⬇️孩子沿路打雪、戳雪,很享受與雪的各種互動,更享受利用雪惡作劇、打雪球戰。
⬇️終於挺直腰桿,出來箭竹林!
整個景觀在眼前擴展開來,向前看、向後望,都是一聲聲驚呼:「好美喔!」
喔…此時孩子還是沉浸在玩雪中,感動的應該是媽媽我自己啦。
⬇️回頭看看折騰我一陣子的隧道,雙胞胎還故意在我行進時用登山杖打落我上方的雪。玩開了,真是膽大包天。
⬇️來點糖霜嗎?看起來挺可口的。
⬇️沿路玩雪,樂此不疲。
然而,這次還是裝備不及格…><
對不起我家小孩。
水套不防水、鞋子不防水,比起2018年七星山追雪,唯一的進步是帶了足夠的暖暖包、有登山杖、穿兩件褲子、兩雙襪子。
⬇️此行我的專屬攝影師。每次看他在冰天雪地裡「蹲下」為我取景,我都很感動。
⬇️來個英語簽名!也玩了蓋掌印,腳印。
⬇️到達這裡,最後4k放棄。
往右切出去涼亭,接馬路。因為我判斷再走階梯上去更有難度了:階梯較破碎傾斜變成「冰階」,小的已經要一直牽著走,也有往前小滑幾次。
⬇️好漂亮的白屋頂!
⬇️我們完全來到一個冰的世界。(題外話:冰的世界好看!大學追日劇的回憶)
非常非常的滑!
⬇️發現雪人!!眼力真好。後方背景好像巧克力鬆餅,灑上甜甜的糖粉~~
⬇️大型溜冰場!本來是要從這邊繼續攻頂大屯山的,但看樣子下來有難度,休息一下往山下走吧。
如果選擇原路走階梯下會更慘…我們上來時,有一群年輕人,幾乎一路「坐」下去。
看到有人滑著滑雪板下去,真的是帥呆了!
⬇️也不用坐了,屁股會很冰。喝杯早上才煮的紅糖薑茶!
⬇️小的已經開心的又溜起冰來了!這小型溜冰場他很滿意。
但是在這裡千萬要小心!!翔從左上方階梯下來時,滑倒!跌得不輕,強忍著淚水,好可憐呀~~
坐在一旁休息一會兒,沉澱情緒一下下,馬上又生龍活虎的一起溜冰了。
⬇️有點坡度,又一層冰,登山杖被小的奪去,我在這裡三次差點滑倒~
看著他們東倒西歪的找方法,挺有趣的,小的還口中囔囔著要坐著滑下去。路人紛紛指導我們走邊邊,「雪比冰好走多了 」?
⬇️下山前捕捉美麗的冰晶。
⬇️滑了整路,我們一直在轉灣處切到外側,就這樣切來切去。路人繼續指導我們:「走過去時往上走,就不會滑了。」
或許是感受到這趟冰之旅快結束了,小的開始要求說他要做雪人。找一處雪較厚的地方,開始工作囉。
⬇️不知是太冷還是沒有耐心,大概不到10分鐘 ,他們就把雪人的頭打爆了…男孩都這樣嗎…
一路往下還是不忘手中拿著雪。只不過…其實他們的快套都是溼的了,而且一路上穿、脫多次,就是在找玩雪和禦寒的平衡點吧。
覺得好冷喔,可是可能他們心熱抵擋了刺骨的冷冽,路上也沒聽到他們抱怨。
⬇️男孩還願意讓我拍照,好好把握這時光~
⬇️哈哈!這段很滑,即使有登山杖,還是坐了下去。路人紛紛說小的外套和褲子溼了…啊…我根本沒帶備用衣物,因為2018年陽明山賞雪我只記得很冷,但沒有溼。
於是疏忽了><!!但也是因為上次的經驗,有幫哥哥們買了不透風內刷毛的長褲。
⬇️回頭看看遠方剛剛爬過的大屯山登山步道,以及剛剛的涼亭遊戲場。
⬇️我也很佩服騎單車的騎士,厲害!
⬇️天上飄下雪花,落在孩子的帽子上。一點一點白白的,拍照留念。
⬇️下到二子坪停車場,看到108已經可以開進來,太開心了!因為如果要再走下去,小兒子可能會因為已經消耗太多體力而開始鬧脾氣。
⬇️一起排公車的路人說,早上來時候車亭後往大屯山的道路是結冰的,下來已經沒有了,可見雪融速度之快。
⬇️約莫快12點搭上108「全園車」,而非「區間車」。問孩子要不要直接等下一台,老大表示很冷,想要先上車休息,不介意繞一大圈到陽明山總站。
很幸運的3分鐘內搭上260,我們四人打起瞌睡,睡到了劍潭下車去吃火鍋。
⬇️暖呼呼的,好滿足!
⬇️第一次追雪成功!幸好我沒有在不舒服的時候打退堂鼓回家去!
心得:
前一天晚上八點,還有些爭扎,因為被窩太溫暖,而且都沒開始準備,但兒子們群起反對,很快速的準備好背包裡的必需品、洗好澡、上床睡覺(要早起)。
因此,這次的裝備準備的還是不充份。攜帶物品應如下:
1、手扒雞的塑膠手套:有朋友建議下次要帶個吃手扒雞的塑膠手套好讓孩子好好玩雪。買個防風防水的手套也行,但他們小孩的不是很好買。
2、登山杖。第一次將未端的塑膠頭取下,使用金屬部分,走得更穩。
3、暖暖包。除了暖手,還要暖手機。
4、熱茶、巧克力等補充熱量的食物。
5、防水的鞋。回家臉書PO照片,友人問起腳沒有溼嗎?果然是內行人,是溼了。回家脫掉襪子好濃的味道啊~~~~不過一路上,兒子們都沒有抱怨腳很冷、不舒服耶~~So proud of them。
6、備用衣物。以防萬一!小兒各在紅5和108上吐一次,幸好都是等到我拿出塑膠袋!當時要是來不及,真的不知會有什麼悲涼的收拾殘局下場。
PS:媽媽我要來敗個「冰爪」了,下次陽明山再降雪,媽媽要跟朋友去,來個五連峰之類的,才能過足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