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
來馬來西亞已介三個星期,很多親朋好友一定很好奇我在這邊過得習不習慣?會不會很無聊?有什麼好玩的?會不會很落後?老實說,在這邊生活,出乎意外的容易;如果你不用去到政府機關辦事的話,你可以完全不會馬來文也可以在這兒吃香喝辣。

曉佳住的地方-Batu Pahat,距吉隆坡機場要快3小時的車程。在這兒,據我的觀察馬來人和華人應該是一半一半,所以我沒感到有什麼種族歧視或仇恨之類的。我們每天的三餐除了張媽媽自己下廚外,都是在講著Batu腔調華語的小吃攤解決;很多菜單也都是簡體字,要看不懂其實也很不簡單。甚至於影印店、雜貨店或是照相館,老闆也都是講華語;真是印證了「華人比較會做生意」的印象。有時出去吃飯,放眼望去全是華人,要不是背景以及食物尚有異國文化之氣息,其實還有「我真的在馬來西亞嗎」的錯覺。就連報紙,也有華文的。標題是繁體的,內文是簡體的;感覺和日本報紙運用的原則是一樣的。倒是2004年甫來馬西亞的我,覺得這邊的店招牌很有特色-馬來文和華文,雙語的喔!而店家的風格也頗有歐洲融合中國清末民初的風情,值得慢慢品味與欣賞。屋子方面,這邊的住家多是一層樓,上面有個小閣樓,感覺屋頂有點像日式建築。有特大的空間可以放下兩部車子,每一戶人家回家幾乎都要開兩扇鐵門,和一個鋁門窗。對我這個初來馬來西亞的人來說,要開這些大鎖覺得甚是麻煩,台灣的鎖似乎方便多了。所以這邊的小偷闖空門要除了開鎖外,還要剪大鎖。交通方面,這兒幾乎都是轎車代步;機車反而不多。這邊的機車都是我媽媽那個年代騎的打檔車,還可以騎上高速公路喔!

在教育方面,在馬來西亞的華人,絕大多數都會去念華語學校,而這些學校都不是政府設立的;換句話說,就是華人辦的私立學校。但是,誠如今天在車上的廣播所放送的一則新聞:「馬來西亞是個回教國家,而不是個世俗的國家……發揚伊斯蘭教的傳統…」可想而知,政府應該是不會補助太多給這些華語學校。而政府的政策也一直在保護、扶助馬來人,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如專家學者所言,在國家的溫暖羽翼下,這些穆斯林會喪失國際競爭力;我只知道華人要在上馬來西亞大學,或是打政府工,要非常非常地top!

 

 

後記:後來我才知道,大部分都是華人去吃外食,又是去華人攤,所以我當然看到的都是華人。另外,因為政府對華人政策的不公平,所以才看不到華人在政府工作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uri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