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接108課綱,跨領域的海洋減塑課程
面對108課綱的挑戰,在任教的二年八班嘗試進行跨領域的統整課程,並以海洋為議題,為能符合「自主行動」、「溝通互動」和「社會參與」的核心素養,故以「核心素養項目」為教學活動設計的圭臬。
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:
由國語領域出發,引導學生將課文中的三種海洋動物-章魚、水母和鮟鱇魚,依其本領和展現時機,利用「表格填空」學習單,練習筆記摘要。接著投影插畫家Liz Climo以水母和海豚為主角的插畫,先蓋掉對話,讓每個學生在便利貼上創作台詞,自由發表、全部張貼後,再公布原本的台詞-鯊魚:「啊!水母快走開,牠刺到我了!」/海獺:「老兄,那是塑膠袋。」在笑聲中,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水母、塑膠袋相似處,並提問垃圾從何而來?
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
學生觀看「馬尼拉的垃圾海浪」以及行政院環保署「海洋垃圾對生物的傷害」的影片,讓學生簡要口述心得,反應大都是「動物好可憐」、「垃圾好噁心」。老師扣回國語課:「動物有本領,但還是被人類的垃圾打敗了。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可憐的海洋生物嗎?」學生提到帶環保筷、淨灘、資源回收等,接著教師揭示「海洋垃圾減塑」主題,詢問「你認為淨灘出來的垃圾哪一種最多?」後,展示「臺灣海洋廢棄物統計TOP10」投影片,再總結海洋塑膠垃圾最後會分解成有害化學物質,進入廣大的食物鏈,影響全球生物,包括人類。
C2人際關系與團隊合作
發下小白板,請各組同學依自己的專長分配「書寫」、「美編」、「時間管理」(數學時間單元)和「報告」的工作,然後討論如何減塑至少四項,討論五分鐘後,上台口頭報告該組的減塑方案。
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
學生從覺知、討論、提出方法,最後必須在生活中去行動。配合綜合課「計劃擬定與檢合」的課程內容,請每生選定「一項」環境減塑行動,設計一個星期的表格,然後記錄執行期間遇到的困難。一週後在班上組內先分享,再推薦一名表現良好者向全班口頭報告。
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
回到生活課的課堂中,在生活領域「環保袋製作」這個單元中,這次的教學,不播放教學影片、教師也不示範,讓學生依之前的討論經驗,自由發揮創意,組合黏貼材料,完成後分組上台展示作品,由老師和同學針對作品給予正向的回饋。
以議題的方式,整合國語、數學和生活領域;以議題的方式,為了達到適性揚材,我們讓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部分,試圖減少教學中出現「客人」,希望他們都能在班上找到一個展現自我的位置。
在教室中跨出素養導向跨領域教學的第一步,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,也給孩子一次綜整學習展現的舞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