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戰遲到怪獸 / 蔡佳秀
有一天放學後,我駐足在一家路邊攤旁買點心,想填飽一下轆轆的饑腸。不經意,身旁兩位媽媽的談話傳入耳中:「我的孩子很會遲到,本來想說老師處罰的話他就會怕,就會早一點起床,可是老師竟然沒有處罰!」語末畢,還一邊搖頭嘆息。
「這『搖頭』象徵自己對教養孩子感到莫可奈何?抑或是對老師未盡教導之責的抗議?」我開始重新思考孩子遲到這件事。
筆者任教於國小二年級,班上遲到的累犯就有四個。在孩子一年級時,我已經進一步去了解過他們常遲到的原因。最大的兩個因素是「太晚睡爬不起來」,和「爸媽睡過頭」。然而,孩子太晚入睡,通常又與父母的生活作息密切相關。我覺得拿大人生活習慣所導致的後果來懲罰孩子,對孩子不公平,但我又不希望他們認為「遲到又不會怎樣」。為了促使孩子養成遵守團體基本規範的好習慣,我勢必採取一些行動來導正歪風!結果沒想到卻引發了一長串的「處罰演化史」。
第一階段:首先我祭出的法寶是「一節下課擦地板」。不僅能提升教室清潔,又能透過運動促進健康,真是一舉兩得!只是沒想到,天真的孩子們把處罰當遊戲,很享受擦地板這滑溜溜的樂趣。
第二階段:眼看效果不張,「正增強」這個心理學名詞適時的鑽入腦袋。來配合集獎章的榮譽制度吧!沒有遲到就能蓋一個章,學期末結算換獎品。期盼獎勵的誘惑,能讓一些孩子的自律神經因此甦醒。人算不如天算,沒想到遲到的人還是老面孔。
第三階段:「難道是處罰不夠重?」我捫心自問。教師的權威面頓時由心底竄出:那就統計並公布每月遲到次數,扣生活和健康分數吧!家長和孩子很少不重視分數。而透過公布結果,孩子的自尊心應該會鞭策自己改過向善。這「狠毒」的絕招該管用吧?事實再次證明我錯了,會遲到的人還是那幾個。
第四階段:真是太離譜了!對於從小到大鮮少遲到的我,實在很難理解為什麼他們會不斷的遲到?於是,我再要求孩子寫「遲到報告書」和寫國語圈詞。前者是為了蒐集遲到原因的資訊,後者是基於能提升生字的學習。結果發現,遲到的情形還是未獲改善。孩子們的遲到原因更是千奇百怪,但對我而言很多都是藉口。例如:早上要吃藥 (那你不早一點起來)、早餐太多吃不完(是你爸媽不了解你的食量還是你不專心吃)、太晚睡爬不起來(跟你講過幾十遍要早睡早起)、我和媽媽睡過頭(請爸爸叫妳們起床)……
和這隻無形的遲到怪獸大戰了三個多學期,過程令我疲累不堪。我這才發現這怪獸有一個源源不絕的動力供應系統,那就是「從小由家庭教育內隱學習而來的生活習慣」。如果「問題」能在完善的班級制度中解決,老師們樂都觀其成,只是家長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如何配合老師,以收事半功倍之效?為了孩子,是否也要從改變家庭的生活習慣著手?請家長九點入睡乃是天方夜譚,但筆者相信若家長能「堅持」讓孩子漸漸培養起「獨自入睡」的習慣,這將是治療遲到的第一步。不過最令人擔憂的是,有些家長認為「孩子還小,遲到有這麼嚴重嗎?」據了解,這是為什麼有些老師選擇遲到不罰的原因。
留言列表